close

我沒有連夜看完《父後七日》,只看了一半,便閤上書本,在十二點前熄燈睡覺了。

隔天按掉鬧鐘,七點半起床,刷牙洗臉後,繼續未完的後半部。我沒看過電影,先看了書。書和電影一起推出,書隨著電影水漲船高,連圖書館裡來問這本書的歐巴桑,都因圖書館還沒「推出」,難掩超、失、望的表情。一個看過書又看過電影的朋友說,文字比影像更令人引發思考。

作者敘述的故事是每個人曾經熟悉的場景,尤其住在鄉下更心有戚戚焉。我小時候十分討厭這樣的儀式,討厭歸討厭,人最終還是一死,葬禮得辦,孝女白琴還是得哭得呼天搶地。我心裡想,要是我百年之後,我不要任何吵鬧的儀式,器官都捐捐出去,用那種歐洲「最環保」的化學「毀屍滅跡」法,後代子孫不用花錢買塔位,也不用每年抽空塞車前來祭拜。就好像我憑空消失一樣。一方面我也真驚嘆佩服自己:「你想法也太先進了吧!」

長大的過程以來,陸陸續續疼我的長輩先後仙逝,先是國中時的外婆、叔公、伯公、阿祖、外公等等,小時候懵懵懂懂,跟著大人拿香祭拜,隨著儀式跪起跪落。而最近的一次是爺爺,他過世的期間,正是我沮喪、黑暗的一段日子。睡眠很糟,臉上冒出前所未有的痘子,比青春期還嚴重。

在送走爺爺之後,不知道過了多久,我真正夢見爺爺,一副健康的樣子,他蹺著腳,坐在門口便可望見的牆邊,影像如此鮮明,我醒來之後仍清晰記得。對於長輩們的懷念,不如也說是對於整個童年,有著他們的陪伴,因而在田野裡快意地奔跑。

也許正如劉梓潔自己說的:給觀眾新的角度看待死亡。關於我自己的角度,以上報告完畢。關於劉梓潔的,請看她的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hsinyu 的頭像
    hhsinyu

    ( 邊境 )

    hhsin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